王锡民先生在“增收处方费,缓解中医师生存之困”一文(载于2011年3月21日《中国中医药报》)中写道:“中医毕业生分不出去,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,反而需要医院养活他们。另一方面是中医院发展艰难,连原有的中医师都不想白养活,更不要说新分的毕业生了。”
但笔者想问:中医师真的到了需要由医院(而且是中医院)来“养活”的地步了吗?原因何在?
笔者认为,中医师的生存问题是可以自己来解决的,但关键是要有正确而恰当的政策。历史上的中医何曾有过什么单位(医院)及由单位来发工资(御医除外,但那仅是极少数)?而现在的中医师却需要所在的医院来“养活”,这多少有些悲哀。一句话,就是中医已经缺少了“姓中”的本色而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。
笔者目前已经退了休,在一家中药店里当坐堂中医。每诊一个病人收诊金5元,日子还过得去。据报道说,上海首现某公立医院医生集体辞职的现象,成为新医改方案出台后,第一批创业的医生。我认为,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有益的尝试。
因此,要解决中医师生存之困,有一个好办法,那就是从政策上真正全面放开。既然在医院里中医师已经“饱和”了,为何不允许中医人员(包括中医大学毕业生)到民间去,深入农村、社区、自办个体中医诊所或到中药店去坐堂,让他们扎根基层,服务群众。
其实,社会大众是真正需要这样一批人的。如此就可各得其所,既能发挥出医学专长和技术,不负其所学,不致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,又可减轻医院压力,自立谋生。
哪一个医师的医术高,态度好,病人多,他的收入就高。而且一般来说,他们的诊金都收得比较合理,三五元左右,能被病人所接受,加上抓中药,一次也不过二三十元,与西医药比较起来,要便宜和便利很多。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?
总之,要相信中医人才是能够生存的。在国外干得红红火火的中医人员就是例证。可以说,目前的“中医师生存之困”有体制的原因,也有中医师学术水平和心理层面上的原因。
王锡民先生建议的,在医院中“恢复收取自古以来中医师赖以生存的诊金(即处方费)”本意是好的,然而却不是治本之策。(王昆文)